清晨,敦煌市黄渠镇芭子场村村民王新平打开羊圈的篱笆门,把精心搭配的草料倒入食槽,羊儿们欢呼雀跃地冲过来,尽情享受美味。
“在帮扶单位和精准扶贫贷款政策的支持下,我家搞起了羊养殖,现在家里存栏100多只羊,每年能出栏50只到60只小羊羔,收入翻了好几番,彻底甩掉了‘贫困’的帽子。”王新平曾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,这几年依靠养羊,一家人摆脱了贫困,日子越过越富足。
和王新平相似,敦煌市郭家堡镇梁家堡村村民韩世成,通过探索发展肉牛繁育养殖,闯出了一条增收致富的“牛”路子。去年,韩世成家共养殖肉牛50余头,计划春节前出栏12头到13头,保守估计收入20多万元。
近年来,养殖业成为敦煌市农民巩固脱贫成果、加快增收致富的一项主导产业。养殖业的发展,离不开大场大户和专业合作社的牵引拉动。
敦煌市郭家堡镇七号桥村村民余生鸿是有名的养殖大户和致富能人。经过20多年的努力,他家的养殖规模不断发展壮大,羊存栏量达到2000多只,取得了良好效益。他组织成立的郭发养羊农民专业合作社,吸引社员140余人发展养殖,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。不仅如此,余生鸿还投资280多万元,建起了颗粒饲料加工厂,日均加工生产颗粒饲料30余吨。
“今年,合作社计划对外招引资金,吸引有养殖意向的客商投资,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,建设年存栏1万只以上的羊养殖基地。”余生鸿说,合作社正在探索尝试“羔羊托管”新模式,尝试为做大做强畜牧养殖产业开辟新路子。
同样是看准了养殖业的市场前景,敦煌市七里镇南台堡村村民李新去年9月在敦煌农场投资建成了基础设施完善的肉牛繁育场,走上了肉牛养殖之路。
经过4个月的发展,养殖场的肉牛膘肥体壮,存栏西门塔尔肉牛300余头,成为敦煌市最大的肉牛繁育场,预计养殖场可年创产值150万元。与此同时,李新还与当地一家农业合作社签订了玉米、苜蓿种植收购协议,承包土地1000亩,全部种植苜蓿和玉米,保证肉牛饲料的供应。
“今年计划把养殖场扩大70亩,建成一个年出栏1000头的优质西门塔尔肉牛繁育基地,并配套建设一个2000亩的优质饲草基地和年加工500吨的有机肥产品工厂。”说起养殖场的发展,李新信心十足。
甘肃多举措稳岗留工 帮助14万已脱贫和低收入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 人民网兰州2月20日电 (高翔)按照人社部和甘肃省委、省政府有关要求,甘肃省人社厅联合有关部门,针对就地过年务工人员、重点帮扶对象及用工企业,开展以送政策、送培…【详细】
甘肃:单纯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不得收取门诊诊查费 人民网兰州2月20日电 (王文嘉)日前,甘肃省医保局、甘肃省发展改革委员会、甘肃省财政厅、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下发了《关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…【详细】
兰州铁路局圆满完成春节期间旅客发送和物资运输工作 人民网兰州2月19日电 (魏怡)据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消息,2月11日至2月17日春节长假7天,兰州铁路局累计发送旅客56.5万人,货物发送量达168.8…【详细】